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全国市场份额超八成,河南酸辣粉强势出圈(3)

来源:粮食与食品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连日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已经形成部分酸辣粉类头部企业,有些日出货量基本稳定在10万箱以上;在酸辣粉方便食品产业链上,河

连日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已经形成部分酸辣粉类头部企业,有些日出货量基本稳定在10万箱以上;在酸辣粉方便食品产业链上,河南食品产业链已开始全面发力,其中一些企业占据了粉类食品的关键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现象,存在小散乱现象,亟待出台行业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河南产酸辣粉借势在社群营销和直播带货快速崛起背后,河南省相对成熟的方便食品产业链生态再次引起关注,面对新兴的消费趋势,这一生态展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产业链日趋成熟

河南酸辣粉产业崛起,与河南省在食品工业领域完善的产业链息息相关。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发现,在酸辣粉市场2018年下半年迅速崛起之前,河南相关产业链上的产业资本已开始向酸辣粉领域集结。

河南酸辣粉产业发展背后,有哪些驱动要素?河南有哪些酸辣粉重点企业,发展如何?即日起,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联合推出“探访河南酸辣粉”系列报道,聚焦河南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年轻人为国内方便食品消费的主力军。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统计,2020年,85后、90后及95后贡献了方便食品总销售额的六成,95后及00后增长显著,销售额增幅超过100%。

编者按

“相比方便面巨头动辄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目前河南酸辣粉食品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赵豪表示,建议对标柳州螺蛳粉,引导河南省包括“酸辣粉”在内的粉类企业抱团发展,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提升河南“酸辣粉”的市场规模,打造河南粉类食品品牌影响力。

酸辣粉为何“选择”河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产业链上不同端口切入的企业,还有相当部分方便食品企业,也搭上粉类方便食品崛起的快车,切入酸辣粉市场。其中,以生产辣条闻名的卫龙食品2019年年初推出桶装酸辣粉,包装秉承一贯的简洁、网红风;主打方便面的白象食品也于前几年推出酸辣粉等系列创新产品。

红薯粉条,是河南省最传统的特色食材之一。不少河南本地特色食品,都少不了粉条的身影。比如郑州的烩面,洛阳的豆腐汤、炸丸子,安阳的扁粉菜,濮阳的壮馍等,都少不了一撮粉条的点缀,筋道的粉条搭配着各种鲜香,堪称“灵魂一击”。而河南种红薯的传统,则更为直观地出现在民谣、戏曲中。早年间,河南农村地区曾流传着“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俗语;豫剧《七品芝麻官》则留下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经典唱词。到了如今,每到冬季,不少农村家庭还有制粉条的习俗;洛阳市汝阳县则连续多年举办红薯擂台赛,提出了打造“中国红薯第一县”的口号。

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全国80%以上酸辣粉是“河南造”,目前河南以酸辣粉为主导的食品企业50多家,已经形成了酸辣粉的原料种植、加工、配料、设备、包装全产业的发展链条,构成百亿级的食品产业。

业内建议定“标准”,专家建议打造品牌影响力

“过去几年中,模式创新和产品再创新高,成为河南粉类食品崛起的关键。”陈振杰表示,而要在未来做大做强,河南粉类食品企业就需要在发展中持续升级,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目前公司产品日出货量数万箱,并持续增长,除了供应国内线上、线下需求,也向海外出口。”国内酸辣粉头部企业嗨吃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正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河南作为有近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发展食品工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食品工业,河南具备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强、区位优势突出等优势,诞生了牧原、双汇、三全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探索走出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

文章来源:《粮食与食品工业》 网址: http://www.lsyspgyzz.cn/zonghexinwen/2022/0601/581.html



上一篇:聚焦|148家食品企业公开承诺抵制食品过度包装
下一篇:酸辣粉江湖争霸,河南这家新势力日出货超10万箱

粮食与食品工业投稿 | 粮食与食品工业编辑部| 粮食与食品工业版面费 | 粮食与食品工业论文发表 | 粮食与食品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粮食与食品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